读书的方法
时间:2015-04-20 阅读:次
培根说,读书补天然之不足,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,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,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;而书中所示,如不以经验范之,则又大而无当。因此,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可以不深思然后慎取。
书是什么?是笔者的行文,然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;是规律的总结,既有抽象性,又充满限定条件;是荒漠之中的海市蜃楼,亦真亦幻。故需尽其言而后明其意,格致物而后行合一,接于世而又达于道。
做学问切不可闭门造车,也不可偏安一隅。每一门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经验,又与其他科目触类旁通,故有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。”的句子。也唯有细大不捐者方能汇渠成海,但读书多的人也会陷入“万金油”的窘境,什么都知道,但什么都不懂。读书不可如此,需认真深入地学习,扮演好一个交流者、学习者、游历者的角色。从一字一句扎实学习基本语法,力求知道作者在表现什么,又想表达什么,却不尽信书中所言,拿着自己的思考与作者交流切磋。从立论和证论去评鉴书中所讲,去伪存真然后把科学规律用到生活中去,用实践去检验自己、检验真理。从理想之城里找到现实的刻画,从现实之木中看到未来之林,从爱读书而至爱生活,从懂读书而至会做人。就像宫崎骏听说影迷反复看着了很多遍他的作品,而他本人却不开心,他说自己的电影恰恰是建议孩子们关掉电视走到大自然中去,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更加丰富和迷人的了。
读书如饮食,食材不同,烹饪方法也千变万化。
新闻报纸、故事杂志,这些就像时令瓜果,水分居多且不经存放,过了季节遍毫无价值,宜早些读、粗略浏览明其大意即可。当今的新闻故事,多为哗众取众的“标题党”,记者自己没有什么见解和阅历,报道的东西也都平淡无奇,在标题和故事上花样翻新,只求名噪一时,畅销牟利耳。没有阅历和见解的人容易迷失起其中,沉溺于怪力乱神之间,除了打发时间、增加话题谈资之外再无用处。不妨丢在一边,闲暇时少食几瓣,作调剂生活之用。
生活常识、科学百科,这些就像稻米麦黍,口味清淡,细嚼之后有丝丝甘甜,是日常三餐的主食,不放佐料稍加蒸煮即可,常常搭配盘中之物。就算不买房子,你可以去读一些家具设计的书;就算你只喝果汁,不妨去读一些咖啡研磨和茶道的书;十万个为什么不是过了孩童年代就要放下的;时间简史、昆虫日记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。这些书就像一粒粒粮食,颗粒小而味道淡,不论是生活还是学问中都显得平淡无奇,以至于容易被人忘却。大多数人会到餐厅花上百元去点一份牛排,却从来都不肯花一样的价钱买分进口的泰国香米吃两个月。人常常会在欲望之前迷失,在平淡中遗忘,你只需要试一次,便知道某种米对于舌尖和肠道的感受如何,这些才是像亲人一样在漫长岁月中陪伴着你,一点一滴小心呵护你的心和胃,而牛排不过是一场艳遇,偶然间惊艳了岁月,却只宜埋藏在记忆里。对于百科类、生活类,人当常读、多读,读了就能拿来用,遇到不通的晦涩外壳翻阅字典上网查询即可剥开。读书正在点滴之间悄悄改善你的生活,刚开始不过只是一砖一瓦的不同,堆积起来却是天差地别的美轮美奂。
文学艺术、历史传记,就像蔬菜肉蛋,材质口味千变万化,与刀工和火候相逢产生各种妙不可言的美味,让碗里寡淡的米饭面条顿时鲜活起来,宜根据性味不同,相互搭配烹饪。 文艺是什么味道?一个厨子手下的味道千变万化,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不能否认这些书籍受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识影响更深,这也是书与生活的魅力所在。你能想象张飞吃豆花,西施啃猪蹄是什么情景吗?虽诙谐,却也是美妙所在,谁也不知道某一本书和某一个读者会有怎想的因缘际会,当辛辣犀利的点评遇到个性张扬的读者就会紧张激烈的内心交锋,当缠绵悱恻的诗词遇到温婉善感的女子变成了红楼梦里的落英缤纷······文艺的书需细品慢读,从这里开始就为自己准备纸笔,把作者的行文思路、人物性格特点、时间的起伏脉络都总结下来,遇到深有感触的章节不妨停下来落上几笔,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、所爱所恨。书摘不为取悦比人,所以不必规矩工整,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,但求与心门相扣,与作者相呼。
专业学科的书籍,是你的偏爱之物,有些是山珍海味,有些是亲人从家乡寄来的土产,有些是后院花园里的寻常之物,总之,人会对某些食材产生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依赖,在岁月中相知相依。就像选一位妻子,有的人一眼便遇上了对的人,有的人则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慢慢加温,有的人年少放浪游离与岁俱老时终尘埃落定,有的人分分合合爱恨交织成了一生的欢喜冤家。书也如此,总有一种书,是你的真命天子,时光流转岁月匆匆,她都在那个角落静候着你,等待与你携手一生······这种书,要精读,要品。一个他人看来不经意的行文,却恰恰是你的波澜之处,你会为了一种书,把与之相关的全部外界信息全都浏览收集,同样也该好好审视这位伴侣的面庞。为思考安上双脚,一个论点的立论背景是什么,理由是什么,如果从理由推论到结论,限制这些理由的前提是什么,结论之于立论的关系又是什么,该如何把这些付诸于实践去验证。想像为想象插上翅膀,一个场景的时节,是怎样的天怎样的月,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过客身上背负着的是怎样的命运与坚持,让自己也回到剧中,去选择自己改选择的,面对自己该面对的。
哲学,就是空气和水,赖以为生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,非道也。哲学是哲思的学问,它在讨论宇宙的最终本源,在思索时间的来往过去,在论证人的思维与存在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,每一次人类重大的历史飞跃都是从这些的论辩开始,哲学不是深邃智者的专利,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呼吸之间。哲学太广大了,太深邃了,太美妙了,不断地吸引着我们去孜孜渴求。你现在所困惑的问题,正是二百年前马克思、黑格尔所在思考的,也是两千年前柏拉图和老子在求索的。你所珍惜的品质,正是王阳明、伏尔泰所倡导的,两千年前苏格拉底和孔子所秉持的。自由与民主的希腊文明起源于这个时代,希伯来和基督徒也起源于这个时代,中国的君子也降临在这个时代,两千年前的哲学文明就像天空中的北斗星,在浩瀚无垠的旷野中为我们指明方向。在哲学之书中,我们都是一个段落,连同其他人的段落一样,都有赖我们去用一生去读。不管你喜欢的是《圣经》还是《理想国》,不论是将《马克思》误信为政治说教,或是把《周易》误听为迷信的算卦,放下盲目崇拜和未曾亲试过的成见吧,去试着触碰这些人类伟大的文明。这些书,需要无止境的反复,每过两天翻出一两段仔细研读品味,每隔一年半载都拿来重新审视,要坚持到长期的、有规律的反复。那时,便能体会到读书不止像培根所说,足以怡情、足以博彩、足以长才。
上一篇:放下,究竟是要放下什么?
下一篇:原来人生只是一条街的长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