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,我们一起走过
时间:2015-07-11 阅读:次
光阴是一缕细软,轻柔而舒适;光阴又好似撒在窗棂上的旧物,时时怀念;光阴又似一段尘缘,将你我紧紧相连。所谓缘分,也许就是在华理我们那惊鸿一瞥般的遇见。
说到华理,我的记忆突然间鲜活了起来。
初识华理,是几年前的事情,公司的老厂区坐落在奉贤海湾旅游区,距华理新校区只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。下午下班后,我会经常约上几个同事到上师大、华理去打打球、散散步,看到新建的教学楼、图书馆、朝气蓬勃的大学生,心里不免有几分向往,也勾起了自己对学生时代的回忆,感觉现在的学生真幸福。
真正认识华理是我参加了华理商学院的学习,在本不该上学的年纪成为了华东理工商学院的一名新生。犹记得来华理报名时,我不再拥有年轻的脸庞,岁月把所有的风霜烙了在眉上,能够再次走进校园,是我多年来一直怀揣的梦想。正如书上所说:在当今这个繁杂的社会,有两块净土:一个是绿色的军营,它能够给人以健壮的体魄,顽强的斗志,不屈不挠的精神,还有难以割舍的战友之情;另一个就是宁静的校园,在这里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,技能和本领,还有终身难忘的师生情怀、同窗情谊。
在商学院,我们有幸学习了高老师的“行动学习”这堂课。虽说班里的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,每个人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。但高老师富有创新性的理论,为我们重新认知事物、捕捉规律开启了一扇求知的窗子,也让我们工作的视野将更加开阔、知识的储备将更加丰富。也正是这门课,让我们六班“行动学习”一组在孜孜不倦的求学征程中,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。
根据学习课程的安排,我提出的“公司KPI实施”项目有幸通过竞选,成为小组的活动课题。我们的导师是陈教授,小组成员有佳哥、志远、建新、冰冰、莉莉、涛涛几位同学,其中佳哥和志远是企业的管理行家,建新是财务专家,冰冰、莉莉、涛涛3位女同学是人力资源和运营的高手。纵观我们小组可谓高手云集、人才济济,课题确定之日,群情激昂,整戈待发。大有给我们一只杠杆,我们就能撼动全世界之感。
我们的导师陈教授是厦门大学主攻人力资源的高材生,虽然看上去年纪不大,文文弱弱,和我印象中鹤发童颜的老学究形象大相径庭。但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率队企业现场指导,还是课堂理论指导,她都特别的认真。大到行动学习效果,小到迟到早退她都要管,事无巨细,并且为公司的KPI考核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。我们这些老大不了小的学生偶尔也让导师操碎了心。为人师表,莫过如此。
我们的佳哥,平易近人,颇有大哥风范,特别会照顾我们这些同窗求学的弟弟妹妹,每次活动都安排的那么细致周到,让大家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友情。志远兄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运营总监,标准的国民好男人,衣着总是那么得体。他也是一个做事严谨,为人豪爽的人。建新兄弟是财务专家,性格活泼又不失严谨。他不仅是财务方面的行家里手,更是多才多艺,歌唱得好,还有一定的乐队指挥能力。组里的三位女同学,冰冰成熟稳重,莉莉热情豪爽,涛涛为人随和。她们三人曾代表班级参加商学院的文艺汇演。她们穿着优雅的旗袍,伴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,灯光流转间,让人宛若置身旧上海的十里洋场。别看涛涛在舞台上舞姿曼妙,娴静时如娇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,这可不是一个平凡的弱女子!她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商学院的戈壁挑战赛,在恶劣的条件下展现了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,用4天时间完成了120公里的沙漠征程,可谓巾帼不让须眉。
在近一年的时光里,小组共开展了10次活动。在成果汇报的当天上午,一向力求完美的陈教授对我们再三叮咛、谆谆教诲,对成果汇报提出了“三个一”要求,即一个名字,一个口号,一个造型,并让大家反复练习。在“行动学习”答辩会上,由涛涛进行了现场PPT汇报汇报。过程中,面对专家的提问,涛涛镇定自若,从容应对,既有精深的理论支撑,又有详细的数据支持。最后经专家综合评定,我们小组脱颖而出,荣获“最佳团队奖”第一名,这可以说是对我们几个月来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。
这是一个7个人的故事,或者说是一个“7+1”的故事,当然也包括了陈教授的两个学生:圆圆与成煜。在获奖第二天上课的时候,班主任袁老师惊奇的发现,此时此刻提前来到课堂上的全是第一行动学习小组的同学,老师让我们站在教室后面的时钟之下,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这神奇却又值得铭记的一刻。
课程上完了,小组活动也结束了。但是每一次讨论,每一次答辩,甚至是每一次争执,都还历历在目,令人记忆犹新。这次学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,同时“行动学习”也像是一份上天恩赐的意外请柬,把我们7个人凝聚在了一起。有人说,世界上最纯洁、最真挚的的友情有两种,一种是生死相交的战友之情,一种是纯真朴素的同窗之谊。我想我们的友情正是后一种内涵的生动诠释。
两年华理缘,一生同学情。
忆往昔岁月稠,经年把酒相逢,同窗那些事,融入生命中。相聚、相知、相离,时光流逝,年华老去,然而那些爱和记忆却会永恒。让我时常于午后温暖的小憩中,收获一份珍贵的回忆!